我家的“读书”风
最近,我们家里人人都在读书,非求学上进而读之,只是单纯为了读书而读书,如果非要给自己一个理由的话,我说是为了多识字,不被孩子給难住,您信吗?
其实,我读书还真就有多识字这个原因在里面。随着年龄的增长,提笔忘字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儿,一般这个时候自己默默地去查字典也无伤大雅,不过在应对孩子一本正经地求教时,就会略显尴尬。给大家说个最近刚发生的事吧。有一天,妈妈在家看着儿子写作业,我在旁边翻看微信朋友圈。当时,儿子应该是在做语文的成语填空题,祖孙俩是边念叨、边填写,倒也非常和谐,不过接下来笑话就出现了。一道给“心旷神怡”这个成语填拼音的题难住了儿子,冥思苦想了半天也没念出来第二个和第四个字。妈妈急了,数叨儿子说:“这不就是新广神台吗?这你都不认识!”我听了马上说:“不对啊!妈你说错了。”妈妈理直气壮地回我:“就是新广神台,没错!”当时我就崩溃了,赶紧纠正妈妈这个严重的错误。妈妈倒也很诚实地跟儿子承认了错误,并嘱咐外孙以后一定要查字典确认。儿子很天真地问我:“妈妈,所有的字你都会认呗?”老妈都出现这乌龙事件了,我还哪敢自夸,赶紧澄清自己也有很多不认识的字。自打那次事件之后,在写文章时提笔忘字,就觉得有些心虚,于是乎,开始给自己找些书来读,上班路上、晚饭后闲暇时间,甚至上卫生间时也要拿本书读上几页。读书的时候发现与十年前读书的感觉不同,有些东西无需你刻意去琢磨就能很透彻地领悟。都说四十不惑,或许年龄的分界点对于事物的领悟程度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吧。
孔子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如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很多没看过的书,不认识的字,忘了就是忘了,不认识就是不认识,没看过当然也不丢脸面,对事物只要能正确面对就好,就像《道德经》中提到的“不知知,病也”,不懂装懂盲目蒙混掩盖过去,总有一天,我们或为人处事,或面对工作时,会被自己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缺点和不足所摧毁。所以,就算我们做不到老子所说的百分百知道哪些是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但是在面对人或者事儿的时候能够正视自己,就可以坦然面对自己,将自己划为聪明人的行列。
为了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我改掉了上网、看电视、玩手机的习惯,经常跟孩子一起读书,共同切磋,相互讲故事。他做作业时,我就在一旁读书、看报。之前,我对儿子说多读书是为了记住里面的好词好句,好把作文写好,可是儿子立刻就没了读书的兴趣。认真思索之后,我告诉他多读书是为了多认字、拓宽视野、增长知识量,还可以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增进友谊,儿子听了之后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四大名著、《增广贤文》、《资治通鉴》、《隋唐演义》等等,一本本好书就这样读了起来,越读兴致越高,字也越认越多,见识也越来越广。
前几天,儿子一本正经地对我说:“妈妈,如果你发现一本多年前读过的书,那么我建议你再读一遍,也许那里面就藏着你多年来一直未参透的道理,这是我在书中找到的奥秘。”
瞧,在我家的“读书”风中,刚满十周岁的儿子已有了不小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