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实践体会[此文共7855字]](https://img.hxli.com/upload/99.jpg)
青春朝气的我们,渴望有一片天地,能够挥洒热情与汗水,播种希望的种子!激情澎湃的我们,渴望有一片天地,能够传播文化和知识,绽放爱心的花朵!
盛夏的骄阳燃烧着我们的热情,一年一度的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如既往地顺势进行。xx年7月10日,我们背上行囊,踏上“三下乡”的征程,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们把爱心付诸行动,汇聚出不凡力量,在实践中奉献,在奉献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
树立服务信念 做好工作准备
能够担任我们学院的重点团队之一的主要负责人,这让我感到十分任重而道远,毕竟是第一次带领团队参加三下乡实践活动。团队组织得是否得当,工作分配是否合理,还有住食问题、安全问题等都是我们队长要考虑的。因为怕自己无法胜任这个职位,自信心起初当然会受到一定的打击。为了能够让这次的活动做到尽善尽美,在出发前,我对所有的队员做了思想工作——必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贡献,在服务大众的同时,培养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并且让各个队员做好准备工作和工作展望。准备工作如期进行,大家都有了大概的工作理念。自然地,充分的工作准备,不仅给予了我极大的自信心,而且还使工作顺利地展开。
调研调民生 听聆听民声
万事开头难。调研工作在开始阶段通常是十分困难的,于是我一边跟踪调研队的进展,一边针对发生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让其他队员明确工作方向。通过与源水村村委会的座谈会以及实地的问卷调查和走访村民,我们发现阻碍幸福源水建设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出村道路狭窄,农作物运不出村、耕地面积广阔,灌溉水源不足、无牌农药厂排污,影响源水空气。看到调研队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看到村民们能够与队员相处和谐,沟通融洽,真是令我们这次三下乡增添了不少色彩,也是我乐意看到的一派景象。
接下来,要数是跟进支教组的工作了。支教组的工作虽然有一点小意外,但总体上还是如我所愿地按计划进行。学生们是活泼的,是可爱的,是纯真的,虽然我不是支教组的一员,但是我如同训导主任一般,监督老师工作,看管学生纪律。慢慢地,学生们与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即使我没有跟他们上过一节课,他们也对我叫道:“李老师,您好!”听到这句话,我的心甜滋滋的,这是第一次真真正正地感觉到我是一名老师。也由于这个原因,我更加积极地筹办在活动最后一天的游园活动和文艺晚会。在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游园活动和文艺晚会最终能够成功举办,而且还得到了村委会和学校领导的好评。
在此次三下乡活动中,每一个人都是团队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另外,作为一名负责人,除了协调好各小组的工作,协调好队员与队员的沟通也是尤为重要的,这能大大提高团队的凝聚力,所以我前后组织了三次的队员内部联谊活动。队员们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不分你我。团结互助,和谐相处,这种融洽的气氛弥漫着整个三下乡活动。在队员的说笑声中,我感觉到,队员的心已经紧密地相连。
在这次三下乡实践中,我的工作给予我了我极大的挑战,通过这次的挑战,我得到了与别人不一样的收获:实践经验、出世之道、服务大众、顾全大局……
第二篇:三下乡实践心得体会三下乡心得体会
裴斯泰洛齐曾说:“实践和行动是人生的基本任务;学问和知识不过是手段、方法,通过这些才能做好主要工作。所以,人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应该按实践和行动的需要来决定。”这说明智慧与实践永远是分不开的,在实践中可以检验真理,也能培养能力,弥补不足。这次2014暑期三下乡活动使我有了一个验证自我的机会,使我无论在能力上或是在心灵上有了一次大的飞跃,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
忘不了那漫山遍野的南山,忘不了那随风而动的悠悠清香草;忘不了田间垅上无处不氤氲着的迷人绿意;也忘不了风雨中我们20个人相互扶持,相互依赖,相视而笑,相拥而泣。而这一切的一切,将被永远的珍藏在我们的似水年华中?骄阳似火的八月,当同学们还沉静在紧张的期末备考中时,“三下乡”的钟声在我院已经敲响。
为扎实做好“三下乡”工作,我们查阅了大量资料,准备了多份宣传材料和调查问卷。出发前,我们明确了“三下乡”的目的和意义,鼓舞了我们的勇气,激励了我们的斗志,也让我们对此行的意义和活动方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8月15号,我们20位成员来到了和林县农业局门口前,进行牲畜安全及农机应用基础宣传服务。乡亲们说,这次咨询像是一场及时雨,让他们长期以来积累的疑问得到了很好的解答。几位来自外省的同学对于老人口里说着的吉安方言理解有困难,但仍然以良好的耐心和态度与老人们交谈着,替他们分忧解难;有的孩子有些怯弱,站在远处默默地看着,热心的同学们主动走过去,与他们交谈,询问学习上的困难,为他们分担学业负担。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那里人民的淳朴,厚实,那里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那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美好。虽然没有大城市的繁华与热闹,但是却有一番别样的宁静,它让我们思考,让我们有一片新视野,为我们探寻农村的新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我们服务队参观了盛乐镇的奶牛养殖园。我们队员了解到和林养殖业情况和销售途径,了解到和林的主要病虫害。
建设新农村并不容易。我们不可能在面对某些问题时选择默默走开的方式,
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我们来“三下乡”不是来旅游,是要关注社会做关注的,解决群众所需解决的事,做好我们自己能做好的。
不知不觉内蒙古工业大学2014年暑期“三下乡”已经2天了。今天是下乡队员与当地政府离别的日子。早上九点,我们与农业局的领导开了个总结大会,大会期间,队员们踊跃发言,给局里提出了一些养殖存在的问题,虽然未能立即解决,但是,我们所提出的问题反映了我们队员在此次活动的认真态度,内工大与和林农业局搭起的友谊的桥梁将会越来越坚固。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缅怀昔日的形影不离,铭记逝去的欢乐时光,这个暑假对所有队员来说都会是意义深刻的。因为参与所以快乐,因为服务所以无悔。
在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到内蒙古就业厅参观学习,在这次活动,看到工作人员对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很重视,对我们的一切都关心的无微不至。在就业厅我们了解到内蒙古大学生的就业形式和就业情况,总体来说大学生就业还是很大的难题
经过这次三下乡活动,我重新认识了自己。这次活动也把我从理想社会拉回了现实,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各种不足,包括知识储备,涉世经验等等,同时给我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促使我不断发展这些方面,以利于我以后走向社会。同时作为一名大学本科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不可避免的落在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身上,我们必将身体力行,实现农民朋友们的愿景。
最后,本人简单地总结一下这次社会实践中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体会:l、提高了认识,明确了责任。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的思想认 ……此处隐藏2787个字……们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这一片黄土地上辛勤的劳作,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还是仍旧那么贫穷、那么落后。我的心触动了!
想起学校给我们的任务——三下乡实践。我觉得我这就是在实践、在感知。所以我又找了相关的部门和相关的人,多了解了一些情况,结合我的所看、所听、所感,看看原因到底是什么?
xx村共有540户约3000口人,有15个村民小组,沿着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居住。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种植,种植的作物有:甘蔗、烟草、水稻、玉米、花生、黄豆、小麦等等,辅以副业有养鸡、养鸭、划松脂等。
村中有80%的人都上过小学,35%的上过初中(当中多为80后),10%的人上过高中,3%的人上大学。村中有一所小学,没有幼儿园,孩子最早上学是在7岁,而有11个村民小组的孩子从一进入学校就是寄宿制的。
现在村里很多户人家都是我们父辈及其父辈这种年纪的人在家劳作,年轻力壮的大多外出打工去了。而且村中很多的适婚男子仍打着光棍。
村民的粮食、蔬菜都是自给,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200元左
右,收入多用于看病就医和孩子的教育。
这些就是村里的大致情况。
为什么村里人辛苦劳作,但生活环境仍得不到改善,仍落后?我想这有很多原因的。
首先应该是交通吧。我们村只有一条大路通向外边,路道及窄、不平坦,遇到雨天,都是坑坑洼洼的,车子没法外行;而且离镇又挺远,村民们种植的蔬菜瓜果等都不能变成经济作物,只能用来自给。 其次,是作物种植的问题。村里种植的农作物太杂了,只要是适合哪个季节的都种,这种多元化地结果就是每天每时都在忙,但因为土地少的缘故,每样农产品的种植都有了限制,每种产品种下来,差不多只够自足,没有形成经济作物,这样收入也就没有了。对此,我认为一村中的这种情况,应该使农作物单一化,就是请技术人员来帮忙确定最适合的农作物,使其达到一定的规模,这样出了自足外还有盈余,就能变成经济作物。而且在农活忙完后还有休息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可以休息,也可以去做其他的工作。
还有就是教育的问题。可能是因为我是学学前教育专业的缘故,我对这一方面的了解跟多一些。现在村中小的这一批孩子,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和投入比起以前是翻了几倍,但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他们对学前教育的了解是一片空白,他们对小孩就是入学前么吃好、穿好、玩好,等到上学了在加上一个学好就行了,没有要对入学前孩子进行科学教养的想法。入小学了,也是希望孩子在学校了听老师的话,把老师教的学好,假期督促孩子把作业做完就好。就这种看来,我觉得农村的孩子很幸福,不像城里的孩子被父母逼着学这学那的,他们有快乐的玩乐的时光。但是我觉得以后长大了,这些孩子是要走出去了,不是一辈子就呆在这里,在走出去以后他们那什么和这些城里的孩子竞争,在城里孩子小时候就熟悉的东西面前,对于这些走出的孩子面前是那么的陌生。在这里我不是说孩子一
定要像城里孩子一样十八门武艺样样精通,而是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在享受教育资源的公平上得问题。如果在农村有各种兴趣培训班,父母有接受先进理念的机会,农村的父母也会让他们的孩子去增长本领、增长才干的。在者,国家的政策——让一些小学合并在一起,国家这样做肯定有他的道理,但是我看着村中的那些小小的孩子,感到心疼。在那么小的年纪,生活还不能自理,在正需要父母在身边的时候,却背着大大的书包住在学校里去了,还要学习。我不知道这种状况要怎么解决,只是希望国家在出台一些政策的时候,还是要想想这些稚嫩的花朵,他们也同样需要温暖的太阳的照射,茁壮成长。这就是我这次三下乡实践的所看所感。
第五篇:三下乡实践心得体会2014年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能有幸随“调研中国”团队一同参加2014年暑期以“农村图书室建设调查”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可谓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所谓意料之外,是因为自己的大学生涯行将进入大四这个需要我作出重大抉择的关键之年,所有学习和实践活动都按计划将进入收束阶段,而这次再次搭上“调研中国”团队的“三下乡”之车,原本在今明年的以就业为目标导向的计划之“外”;言其在情理之中,则是在大一以来我给自己定下的“知识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理念之“中”。
今年暑期“三下乡”我们的中心任务是借调查了解湖南省内的几个乡村的农家书屋(也称农村图书馆/室)建设和使用现状,并借以小则管窥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突出强调的“农家书屋工程”启动实施数年以来的成绩与问题,现状与前景;大则放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野下,农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新途径、新风貌。同时,对于我们成员所学的社会公共管理相关理论知识,也不失为一个查漏补缺,“增益其所不能”的契机。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关于专业知识技能
知识的生命力和价值为其在实践中方能体现与实现。在校期间我们一定要学好专业知识(对我而言这已是时候诸葛亮),因为这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是一种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而真正的实践学习是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但有了这种学习能力后,我们便可以灵活地变通,相信无论学什么都可以学得又快又好,为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关于我们的专业使命
“公为天下”的院训熏陶濡染下造就了我们投身社稷百姓公共事业的视野情怀,“三下乡”是这种视野情怀指引下的切实行动。这次“农村图书室调研”,我们调查了解的虽只是一个个图书室,一本本图书,但引领我们的确实一位位鲜活淳朴的农民朋友;我们进入的,则是平日所捧读的一本本专业著作中鲜有涉及的乡村人们的精神文明世界。倘若把“公为天下”奉为我们的专业使命,而引导我们踏上征途并最终实现这一使命的,则是会说一套百姓话语,怀有一颗贴近善感的民心,然后,深入基层,深入百姓。
三、关于我们的团队
我之所以还要专门说说我们这个团队,是因为她自有特别之处:虽然人数较少——只有区区6人,但是成员结果组成跨越专业、年级甚至学历;虽然是临时组成且多是首次共事,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却配合默契表现得训练有素;尽管没一个成员都个性鲜明,但行动起来也不失统一协调。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兼容并包、诸星共灿的团队,因此,最终能够在共同努力中收获友谊也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
最后我想说的一点但并非不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我个人而言,这次“三下乡”也留下了一点遗憾,那就是鉴于种种原因,我远没有我的其他团队成员们那样投入得彻底。这或可从我的队友们那比我以上寥寥几点心得体会跟深入且面面俱到的调查报告中可见泾渭。但是,这似乎并没有妨碍我收获这次调研本身的点滴成果,以及他们的帮助与理解,感谢你们!
本网推荐更多范文:三下乡实践心得体会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体会
大学生三下乡实践心得体会
暑假三下乡实践活动体会
会泽“三下乡”实践心得体会